中国传统文化“对联”那些事 ——聊聊写对联与贴对联
对联也叫对子,又称楹联,应用比较广泛,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而“对联”出现最早的时期也即贴春联——大约起源于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时期,据学者的考证,最早的春联可能在后蜀时期出现。然而,春联作为一种固定的文学形式,其历史并不久远,春联的另一个来源是春贴,古人通常在春日贴上“宜春”二字,这些春贴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春联。
春联一词确切出现时间是在明代初期,这与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推行春联的作法有关。根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是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因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表示吉祥,而桃木民间传说还有辟邪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用红纸书写,但是庙里用的是黄纸。而守制(服孝期间)用白、绿、黄三色,即服孝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服满才能重用红纸。后来逐渐演化,严格讲春联只能是在新年时贴叫春联,它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所做的对联,其内容多系表示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一般可分为通用、农村、城市、行业用联等项,其它时间贴的对联不能叫春联,只能叫对子或对联。
现在中原地区一般守制不再贴对子,只是第一年贴白纸或贴绿纸对联代替。其后不再贴,直到守孝三年期满,第四年才恢复贴红对联。
写对联一般过去是找有文化的人,如教书先生等,现在是找书法家、书法会员,大部分人现在都是到集市或商店去买对联,很省时省力。过去写对联还有个习俗,因过去人非常的节俭,对联可窄一些,但门头不能小,要宽,叫“窄对子,富门头”。
中原地区农村写对联和贴对联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春联对子,即春节贴对子,其内容主要是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抬头见喜”,门口联“出门见喜”,院内贴“满园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春联的种类和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进行选择,如“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柳絮风随暖日浮”,横批“岁岁平安”。“春回大地万物苏,福满人间喜气盈”,横批“新春大吉”。“年年如意全家福,岁岁平安满堂春”,“金龙报喜迎新岁,玉兔呈祥送旧年”,“瑞雪纷飞兆丰年,红梅傲雪报新春”。学校春联:1、“校园春光无限,班级气氛和谐”,横批“和气生财”;2、“书香齐荟萃,智慧共光辉”,横批“智慧之光”;3、“书山有路,读书无涯”;4、“以德育人,造福社会”。党政机关春联:1、
“党政同心追国梦,军民合力筑长城”,横批“天地同欢”;2、“党政扶贫春万里,乡村接力福千秋”,横批“万里春光”;3、“和谐盛世千秋业,锦绣江山万代春”,横批“国泰民安”;需要说明有些对联要跟随时代的发展需要而随时出现不同形势的对联。
关于贴春联的时间和当地的风俗有关,一般选在除夕的早上6点-12点之间为最佳时间,也有选在农历腊月二十八的日子,如河南新密地区就是如此,还有个口头语,叫“二十八,贴画花”。
贴对子要分上下联,上联贴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贴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区分可以通过集中方法确定,包括字调的平仄,左右方位,时序先后,语言习惯,因果关系以及场面范围等。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三声或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一声或二声)。一般贴对联都用浆糊或者胶水,要抹匀贴紧就好。
婚联:就是指结婚时贴的对联。一般都是提前1-2天贴上。其内容主要是喜庆,如1、“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2、“佳偶百年欣遇,知音千里相逢”;3、“不离不弃,相依为命”;4、“情比金坚,爱你到永远”;5、“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6、“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7、“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现在结婚大门两侧墙上,还有主婚房门口都要贴上两个大喜字。还有过去是从大路即主路一侧贴上小红纸贴贴到办喜事的家门口,一是让人都知道谁家在办喜事,知道路,二是增加喜庆气氛。现在是一路挂红灯笼,还有个大红气门。上写祝贺×××与×××喜结良缘条幅,以增加婚庆的气氛。
丧联:即谁家有老人去逝就贴丧联,特别是农村,一般都是去世的第二天就贴上。现在一般都是白纸,或绿纸写,其主要内容是分悼母亲对联:1、“慈母离世人间瘦,乱世荣华母爱厚”;2、“母亲归天人间泣,祭奠悠悠泪满川”;3、“黄泉路上母亲行,日临之际泪满怀”;4、“母恩难忘心犹热,忧愤填胸血染衣”。丧父对联:1、“念遗言垂为家训,悲去日适隔春风”;2、“慈父育儿情如海,吾心不吝思恩泽”;3、“慎终不忘先父志,追远常存孝子心。” 4、“守孝不知红日落,思父常望白鹤飞。”
祠堂常见对联:1、“本支岁百世不易,礼乐绳其祖武。”2、“名垂天地不朽,听聪祖考遗训。”3、“春秋享祀来格,蒸尝万在如斯。”4、“思贻父母令名,神与日月同明。”5、“祖宗凭依在德,恭敬节让明礼。”6、“旧德焕若其新,子孙对越惟诚。”
常见寺庙通用对联:1、“圣地灵才受鼓舞,丰收善果永常在。”2、“祥瑞庇佑福满门,香火鼎盛禄丰年。”3、“春风送福祈丰年,秋水涌喜期旺运。”4、“龙飞凤舞招财宝,虎啸鹰翔旺事业。”5、“岁月如流情永在,生活祥和福满园。”6、“敬香虔心福满堂,守信守诺福缘长。”一般祠堂和寺庙的对联是固定的。
常见做生意对联:1、“财源广进喜气洋洋增福寿,生意兴隆步步高升庆丰年,”横批:“步步高升”。2、“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横批:财源广进。3、“龙年展业福星照,盛世创业喜气扬”,横批“喜福临门”。4、“大力发展城乡集市贸易,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5、“供应畅通连接五湖四海,经销兴旺温暖万户千家。”6、“管理有方遍地欣看广厦,经营得法通天巧架长虹。”7、“柜台三尺情暖千家万户,商店一间心连四海五湖。”8、“货真价实领先国际时尚,品贵人和翱游当代商潮。”
以上是生活中常见的对联,当然全国各地的风俗不同,写对联与贴对联时间、形式、内容也有所不同,现在也有乔迁新居贴对联的,新厂开业、新店开业贴对联的等,很多人为节省时间不再求人去写对联,而是选择直接到集市或商店去购买或网购。总之写对联与贴对联这种文化一直在传承和发扬。如现在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政府部门组织书法家、书法名人到农村、到社区、到街道进行义写春联等活动,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推动和传承这一文化的好办法,很受广大干群的欢迎。最有教育意义的是让年轻一代人见识了如何写对联,很有教育意义。
对联作为民间文化的产物,特别是在民间,对联以其妙趣横生、言简意深的特点,口口相传,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瑰宝。这种文化形式不仅在文人雅士中被称为楹联,在平民百姓中被简称为对联或对子。发展到今天,成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生存延续传承到今天,其根基仍然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民间的对联大多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是广大劳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春联是作为最早出现最接地气的形式,当时称之为“桃符”,是中华民族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桑建伟 刘保森)
环球文化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环球文化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环球文化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
月度排行
- 1“来自中国”的力量
- 2中国传统文化“对联”那些事 ——聊聊写对联
- 3五千载古韵向新而行,良渚5000+艺创园开园在
- 4陆地、海洋到星空:三维通信全场景解决方案闪
- 52024春华秋实「思古.求新」艺术展在深圳舒心
- 6当代国画全军覆没:现代挑不出一两个代表性的
- 7陈丹青:水墨素描写生断送了水墨的性命!
- 8石涛传世水墨山水画!高清大图,细节尽收眼底!
- 9林语堂:有丰富的心灵才有悠闲的生活
- 10人到中年的八大修养,精辟!
新闻速递
- 唐三超写实油画展在榆林市档案馆隆
- 土屋鞄制造所手工雪人包,感受“携
-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京东智联云打
- 新颖别致开幕式 初心不改“晒墨宝
- 北京长白山开发区企业家协会在京成
- 孙宇晨捐赠给APENFT的Beeple作品用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王恩哥 | 君子以仁为己任,心忧天
- 经典咏流传:邓丽君小情歌里的大文
- “学习党史 感受党恩” ——2021年
- “有礼了!中国”非遗之旅:五粮液
- 时代肖像 40圳当年│2020蛇口影像
- “衢州好礼·创享亚运”2023衢州文